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潮头观点 > 专家观点
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国研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蔡彤娟 发布时间:2024-02-23 浏览人次:

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指出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谓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这个概念是联合国在2006年开始推广的概念,它指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的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

微观来看,金融机构是这个体系的核心,主要是为客户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是它的基础,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中观来看,金融的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是生态体系的支撑,主要包括支付体系、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环境、反洗钱以及由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特别是产业、科技、金融相融合的数字金融新基建。它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贫困和低收入的群体,它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了小微企业、偏远地区的居民,农村居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等,我们称为中小微弱边缘群体。

那么该如何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第一,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供给格局,拓宽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

从供给端来看,有这么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像传统的大型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等,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很多银行都增设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专门为小微企业三农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还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像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等,它们的作用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来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还有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等,现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更多的是一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它们能够提供一些创新性的产品,为市场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服务。最后是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强化他们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小微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性优势。

第二,加强银企、政企合作,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金融机构需要和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包括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利用一些新的技术、工具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多渠道合作,凭借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实现和金融企业的有效的融合,从产品创新、场景金融、信贷技术、农村金融还有小微风控等领域加速运行模式的变革。

第三,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所谓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指金融服务难以突破最后一短距离而触达到边缘群体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发展金融新基建,拓宽金融服务的范围,包括推动农村地区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比如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的银行数字支付结算体系,实现银行业机构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线上线下的结合。

其次是完善金融信用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信用体系特别是它的信用评价如何去为更广泛的边缘群体增信,这是普惠金融构成中比较重要、关键的一部分,从这点来看,需要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增量扩面,特别是注意提高它的覆盖率和均等化程度,覆盖这些小微企业的无贷户,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

再次,搭建跨越“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发挥“金融聚合器”的作用。所谓的“金融聚合器”就是指在一些边远的地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供需双方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链接,这时候就可以借助金融聚合器来搭建桥梁,它解决的是初步触达的问题,这方面典型的尝试包括像村级金融服务站、金融服务代理商、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平台企业等等,像村级金融服务站已经在很多的地方开始试点推广了,比如说浙江农信社的丰收驿站,成都的“农贷通”等等,把这些建在村里,每个村设一个金融服务员,有需求农民可以到这儿来寻求帮助,获得服务。

第四,创新产品和服务。

首先,加强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利用一些最新的像大数据、互联网的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技术来研发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开发适合普惠群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说推出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特色金融产品,设计更为简便、快捷、风险比较低的金融产品,像小额贷款、电商贷款、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保险来满足中小微弱群体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其次,创新金融服务的模式。举三种模式的例子,第一是银税互动,它是以税务数据为核心,通过连接数据端和场景端也就是税务局和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以涉税数据为核心,同时结合工商、司法这些相关的数据来全面分析小微客户的经营情况,建立“以税定信”的小微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同时根据评价体系来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第二种模式是圈模式,是以支付消费数据为核心的,比如说互联网银行通过内部的生态圈里面的小微客户的交易结算沉淀而形成了大量数据为基础,也就是消费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这些金融科技,把交易支付的相关数据转化成小微商户的信用评价数据,为生态圈的小微数据提供融资。第三是链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核心,进一步为供应链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处于供应链远端的小微企业来增信。

再次,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建立以客户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经营理念,特别是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转变传统的金融服务理念,通过关键的数字地区创新打通与信用网络的融合,利用远程自动数字化的方式来为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工商业者服务,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均等化程度。这里举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比如在筛选贷款对象的时候,大部分金融机构先把一个人预设成坏人,再去寻找他是好人的证据,最后的结果是大概率不会贷款给他,但网商银行的做法是先把人预设成好人,再结合大数据来分析他的风险因素,如果没有的话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好人,给他提供贷款,这样就提高了获得贷款的机率,提高了普惠金融的覆盖率。网商银行通过这种评价筛选机制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78%,99.15%的商家都能按时还款,剩下的很少一部分通过延期也可以还款。风险控制做得比较好。

最后注重普惠金融要对接农业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前几天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性,特别是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进一步把普惠金融纳入到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相关税费的减免力度,助推“三农”融合发展,加大对城乡居民和个体工商业者的创新创业的贷款力度,推出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蔡彤娟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2024年02月21日